發表文章

人類如何與AI共舞(楊艾俐)

人類如何與AI共舞(楊艾俐) 18:252023/05/11 言論 楊艾俐 從 ChatGPT去年11月問世後風行全世界,我首先想到的是1990年代末期的電影《變人》,這部電影講述原來的機器人安德魯,不斷要求製造他的公司提升他像人類的一切,成為主人的最好幫手,還幫主人賺了許多錢,主人覺得他太像人了,就趕走他,之後,他還獨自一個人居住了很多年,還和主人的孫女共譜戀曲。 ChatGPT 活像安德魯的初版,只是它還沒有肉身而已。ChatGPT 能夠風行,最主要是活潑好用,不懂科技的人只要註冊,能夠輸入,甚至手寫問題,就能得到答案,它擅長梳理大量資料,歸類、分析,解答你的問題,例如輸入中美貿易衝突,它可把起源、經過、現況答案給你,你可省卻查資料的時間,最好的地方是整理碎片化的資訊,給你總體觀,在這個資訊複雜如瞎子摸象的時代,它確實是好幫手。 但是它的答案有對也有錯,使用者必須有很強的辨識能力。例如你輸入一個名人的人名,加上簡要的關鍵字,請它寫這個人的簡介,結果常張冠李戴。最新的時勢,它也無法知道,因為作為一個AI語言模型,它無法即時流覽和獲取新聞資訊,而且它的資料庫只到2021年9月,因此目前媒體還是會有讀者。 媒體記者或編輯可以輸進今天的新聞讓它改寫,或自動生成,因此媒體可能大量裁減記者。記者今後需要的是能解釋、分享、下判斷的新聞能力,對新聞要更能有透視力及洞見。 另外,國人引以為難的是中翻英,尤其要將中文文件翻成英文時,很多人用Google翻,結果太中文化,外國人不知所云。但是用 ChatGPT中翻英,比Google好太多,幾乎不用改,頂多改幾個字即成,這樣對要從事全球化的公司和個人都很方便。 用 ChatGPT來英翻中,還是太生硬,類似 Google,我曾經問ChatGPT,它回答,因為它的語言模型裡,英文比較豐富,因此現在的英翻中譯者還能吃碗飯,但可能也不會太久。一旦它的中文庫壯大後,加上它強大的學習能力,任何行業的初階者都望塵莫及。 ChatGPT的缺點是不會問問題,它只會給答案,所以指令不清楚時,它就先給你一大堆答案,很多是錯誤的,假使根據那個答案,再給它指令,就有一連串的錯誤。所以人工核實很重要。這也是ChatGPT的危險處,只懂科技不懂資料背景的人可能誤以為真,然後就是一連串的「錯、錯、錯」,拿去給公司、個人、國家領導人就做出錯誤的決策,可能是「莫、莫、莫」

生成式AI的善與惡

  生成式AI的善與惡(一):ChatGPT為何成為當代顯學? 吳維雅 08 May, 2023 ChatGPT浪潮席捲而來 自從人工智慧公司 OpenAI於去(2022)年11月發布 ChatGPT聊天機器人後,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下稱「生成式AI」)躍然成為全球熱議的話題。 目前僅知除若干限制外,ChatGPT幾乎能針對任何主題,透過文字聊天模式與人類進行長時間、開放式的對話互動,其超強功能讓許多人大開眼界。ChatGPT堪稱是一個得力的虛擬助手,能夠協助用戶撰寫論文、創建App、編寫程式碼、建立個人履歷資料、編寫Excel公式、對書籍、文章或研究文獻進行摘要整理、撰寫求職信, 執行上述任務十分到位,完全不遜於真人表現 ;猶有甚者,還可比美劇作家,撰寫情節引人入勝的「星際迷航記」短片劇本,也能比照莎士比亞及哈利波特的風格語法改寫文本,另在極短時間編寫出WordPress的插件程式代碼,也毫無障礙。 正因ChatGPT騰空出世又強大驚人的各種功能,使得事後因理念不合而退出 OpenAI投資行列的伊隆馬斯克評價為: 「ChatGPT好到令人害怕,看來我們離危險強大的人工智能不遠了!」、「AI是人類文明未來最大的風險」、「AI比核彈頭還危險!」 ChatGPT備受全球矚目,推出僅短短兩個月,在2023年1月已達全球有一億個活躍用戶的市場規模,是有史以來增長速度最快的應用程式。 運作原理 ChatGPT強大之處在於——能夠根據網際網路上絕大多數可存取的數位文本資料為基礎的資訊(以2021 年以前進行數據訓練時已存在的資訊為限),解析用戶所查詢的事項,並生成完整的答案內容提供給用戶;這與其採用的數據訓練架構有很大關係,與過往AI多使用監督型(Supervised)數據預先訓練模式相比,1 ChatGPT採用的是 非監督型(Non-Supervised)數據訓練方式(AI pre-training) ,此種方式是在沒有特定輸出與每個輸入相關聯的數據上訓練模型的一個過程, 這類模型經過訓練以學習輸入數據中的底層結構和模式,無需考慮任何特定的任務。 在語言建模的上下文中,使用無監督預先訓練來訓練模型,以理解自然語言的句法和語義,從而可以在對話的上下文中,生成連貫而有意義的文本,這使得 ChatGPT具有浩繁無限的

大學教育

  大學教師在教學上如何利用 ChatGPT 請仔細說明 在教學過程中,大學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充分利用ChatGPT: 教學資源開發: 教師可以使用ChatGPT來生成或優化教學資源,例如撰寫課程大綱、講義、教案,設計作業、實驗、考試題目等。此外,ChatGPT也可以幫助教師編寫案例分析、概念解釋等教學內容。 學生問答與輔導:教師可以利用ChatGPT回答學生在課堂或課後的問題,提供及時的反饋和解答。這有助於解決學生的疑惑,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指導。 提升課堂互動:在課堂上,教師可以使用 ChatGPT來設計各種互動活動,例如問答競賽、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 個性化教學:根據每位學生的需求和進度,教師可以利用 ChatGPT提供定制化的教學建議和資源,以達到個性化教學的目的。 跨學科整合:教師可以使用 ChatGPT來整合不同學科的知識,鼓勵學生進行跨學科思考,擴展他們的知識領域。 語言學習輔助:對於外語教學,ChatGPT可以作為一個語言練習夥伴,幫助學生練習聽力、口語、閱讀和寫作技能。 學術研究支持: 幫助大學教師進行文獻搜索、總結研究成果、寫作學術論文等,提高研究效率和質量。 教學評估與反饋:教師可以使用 ChatGPT生成評估題目,進行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成果評估。此外,教師還可以收集學生對課程的反饋,以便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內容。 創新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借助 ChatGPT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例如翻轉課堂、項目式學習等,以提高教學效果。 專業發展:教師可以利用 ChatGPT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技術,以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 在使用ChatGPT時,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資料審核:由於ChatGPT可能存在偏誤或不準確的信息,教師應在使用過程中進行審查,確保提供給學生的資料是準確和可靠的。 學術道德:教師應強調學術誠信,避免使用 ChatGPT生成的內容導致抄襲或侵犯知識產權。 保護學生隱私:在使用 ChatGPT與學生互動時,教師應注意保護學生的個人信息,遵守相關法律法規。 人機互動與真人互動的平衡:雖然ChatGPT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學效果,但教師應保持與學生的真人互動,以充分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困難。 總之,大學教師可以通過以上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ChatGPT,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同時,教師應注意保護學生隱私、遵守學術道德、確保

ChatGPT改變大學教與學

ChatGPT 改變大學教與學 新型聊天機器人 ChatGPT 於去年十一月三十日橫空出世,讓一般人得以透過不限平台的網路與人工智慧 (AI) 工具直接就廣泛問題對話,也就是可給予指令,幾乎立即得到許多有用的資訊,回應詳細而有一定的深度,很快的席捲全球,使人真正體會到「人工智慧來了」。 在知識探索方面,舉凡提問哲學、文學、歷史、藝術、政治、經濟、社會、較少數學算式的理工科目等問題,無不對答如流,是對相關議題了解的最佳起點,讓人大為驚艷。 在大學教師方面 , 可請 ChatGPT協助設計課程,如一「大學程度十六周、三學分課程」或「研究所程度四十八小時課程」大綱與進程,同時可輔助開發教材、撰寫講義、出作業以及期中考與期末考考題並提供答案。 在學生端,可視為「最佳學伴或有耐心而博學多才的助教」,勤於提出適切問題,可大大提升學習效率,要擔心的是過分依賴以及是否注意核實信息,同時不能忽略與真人互動,以獲得更全面的學習體驗和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學上,立即面對的主要問題是考試與報告評分所受到的衝擊,雖然可用隨堂考試,或以口試方式進行來避免抄襲,但並非對所有課程的最好對策,全面禁用 ChatGPT,恐怕不切實際,而目前偵測答案是否有 ChatGPT 捉刀,也不完備,是一個大家仍在研議如何應對的問題;個人意見是鼓勵教學雙方充分利用此強大工具,同時明白界定何為抄襲,讓師生有所依循。 由於 ChatGPT 是以龐大的資料庫為基礎,能夠搜尋相關資訊,幫忙整理,有條理地回應,對於研究自然大有幫助;舉例而言,如請它提供所研究主題的關鍵議題,它可立即提出多項算是相當完整的議題,如再追問,它也會給合理的答覆,再要求他提供有某一特定系統做的最新資訊,所得結果亦洋洋灑灑,如此至少對一個研究生擬定研究大綱會很有幫助;當然這只是初步的工作,必須做進一步的驗證,雖然 ChatGPT 也會提供參考資料,但其資料庫仍限於二零二一年九月以前資料,不如常用學術資料庫所提供的完整。 在研究產出方面,不論是學位論文或學術論文的撰寫, ChatGPT也能給予很大的協助,如果將草稿輸入,它可以對文本進行有效的處理和歸納,寫出摘要,做出總結,另外建議標題,受到的限制是文章約限於兩千五百字,在總結時,較長的文章可能需要做適當地分段,才能有效涵蓋所有關鍵點。為獲得最佳結果,須提供文章的簡明版本或針對特定部分進行總結。而在表達方面

古典文學

李白與杜甫比較 李白和杜甫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兩位詩人,他們的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兩人的詩風截然不同,簡單比較如下: 詩風與主題: 李白(701-762)被譽為「詩仙」,他的詩風豪放、奔放、意境高遠。李白的詩歌以表達對自由與理想的追求,喜歡以天地、山河為背景,並將自己置身其中,進行抒情。他的詩歌以 「清新、高遠、奔放」 三個特點為主。 杜甫(712-770)被譽為「詩聖」,他的詩風講究工整、細膩,富有深厚的現實關懷。杜甫的詩歌以描繪社會現實和民生疾苦為主題,具有強烈的批判精神和憂國忧民的情懷。他的詩歌以 「沉重、真摯、憂慮」 三個特點為主。 創作手法: 李白的詩歌語言清新奔放,善於運用寓言、象徵等手法,形式多樣,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空間。 杜甫的詩歌語言質樸厚重,善於運用實事求是的寫照手法,嚴謹的格律,對細節的描繪入微,展現出人性的真實面貌。 詩歌成就: 李白的詩歌作品主要有《將進酒》、《庐山谣》、《夜泊牛渚怀古》等,代表了唐詩的最高成就。 杜甫的詩歌作品主要有《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佳人》等,被譽為中國詩歌史上的巅峰之作。 李白(701-762年)和杜甫(712-770年)是唐代最著名的詩人,被譽為詩仙和詩聖。他們的作品充滿著獨特的風格和深厚的內涵,代表了中國古典文學的巔峰。下面對兩位詩人的風格和主題進行比較: 風格: 李白的詩歌以豪放、奔放和清新脫俗而著稱。他的語言生動活潑,富有想像力,具有很高的藝術感染力。他的詩歌常常表現出對自然、歷史和人生的熱愛,充滿激情和抒情。 杜甫的詩歌風格更加嚴謹、典雅和內斂。他的詩歌語言精煉,結構嚴謹,富有哲理。他的作品往往關注民生疾苦、政治腐敗和戰亂等社會現實問題,充滿了深刻的思考和憂國忧民之情。 主題: 李白的詩歌主題多樣,包括山水田園、邊塞戍業、送別抒懷等。他對自由與超脫的追求,以及對人生無常的感慨,使得他的作品具有豐富的內涵和獨特的情感。 杜甫的詩歌主題廣泛,涉及政治、戰爭、農業、人生哲理等。他的作品經常揭示社會弊端,表達對人民苦難的同情和憂慮,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歷史意義。 總結: 雖然李白和杜甫的風格和主題有所不同,但他們都是中國古代文學的巨匠,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他們的詩歌作品不僅豐富了中國文學的寶庫,也為後世留下了珍貴的精神遺產。 蘇軾與白居易 蘇軾(1037-1101年)和白居易(772-846年)

奇點將降臨 ChatGPT會搶了誰的工作?(林建甫)

奇點將降臨 ChatGPT 會搶了誰的工作?(林建甫) 21:162023/04/03 言論 林建甫   最近很多人試驗了 ChatGPT ,發現它不僅是個聊天機器人,而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以針對使用者問題給予有模有樣的答覆。 ChatGPT 還可以寫程式和除錯 (debug) ,甚至撰寫論文、劇本、小說、詩歌等等,任何寫作、風格都難不倒它。因此迄今已有不少專家認為 ChatGPT 正在引導美國 100 年來最具破壞性的變化。那麼科學上的奇點 (Singularity) 來了嗎?未來人工智慧 (AI) 會不會有意識?會不會取代人類的工作?     奇點在數學和物理就是無限大的概念。數學除法的以 0 為分母,或物理學的黑洞 ( 質量聚集密度逼近無限大 ) 。但實務上的奇點是指 AI 超過人類智慧水準的時候,從此以後 AI 智慧大爆炸。從 1960 年開始「奇點降臨」的討論都引起大家格外的關注。   1999 年庫茲威爾 (R. Kurzweil) 發表《心靈機器時代─當電腦超越人腦》一書,闡明了未來互聯網將把全人類乃至其他生命和非生命體匯整成一個完整意識體的概念。 2001 年,他再提出摩爾定律的擴充定理,即加速回報定理( Law of Accelerating Return ),認為人類出現以來所有科技發展都是以指數增長。然後他綜觀歷史演化進行未來推論,在 2005 年《奇點臨近》巨作中提出六大紀元的世界觀,分別是:物理化學、生物、大腦、科技、人技結合、宇宙覺醒。   第五紀元的人技結合就是指人類智能與科學技術的融合,之後奇點將隨之展開,進入第六紀元的「後人類時代」,並從地球拓展到全宇宙。他認為我們目前正處於第四紀元與第五紀元交接的模糊地帶,既能看到上一紀元歷史遺留的習慣保留,也可窺見第五紀元後即將到來的未來。   庫茲威爾也認為將在 2045 年左右會達到奇點。奇點臨近的關鍵在「三大關鍵技術」,即基因工程、納米技術和 AI ,而透過人技結合讓這些技術相互作用,產生協同效應, AI 就可超過人類智慧的水準。準此,以庫茲威爾的觀念,奇點尚未到來。但是不可諱言, ChatGPT 功能強大、簡單的交流方式和廣泛的應用幫助人機協作更方便,也讓「三大關鍵技術」未來可更緊密的相互作用,奇點可以提早降臨。   另

當閱讀遇上AI,「人類」作者還存在嗎?

當閱讀遇上AI,「人類」作者還存在嗎? 最近大家都在聊ChatGPT,嘗試探索AI將為世界帶來怎樣的改變。這項人工智慧技術運用 了豐富的資料庫與語言處理能力,可以與你對話回答問題、解決問題、提出建議,更能不斷學習進步 。身為出版人,當然也熱衷關注這項新科技是否衝擊到「真人」創作的價值與對話溫度。 閱讀是一種文化傳承,也是一種資訊傳遞方式。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工智慧(AI)作為一種新的力量,正在逐漸地改變閱讀的形態。 當書本中的知識與資訊被數位化,被AI加工後,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呢? 今天,我們來探討當閱讀遇上AI時,會產生哪些變革,對閱讀、知識和人類的影響又會是怎樣的。 過去,閱讀是一件相對困難的事情。首先,我們需要前往圖書館或書店,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書;其次,書籍的存放和運輸需要一定的物資和人力,造成成本和時間的浪費。現在,隨著數位閱讀的普及,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了。在網路上,我們可以隨時隨地找到我們需要的資訊和知識,並且只需要一個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就可以進行閱讀,這不僅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也提高了我們的閱讀效率。 AI在閱讀上的應用,不僅僅是將書籍數位化,還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閱讀。例如,A I可以自動將大量的文獻進行分析和整理,讓我們更快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 ;AI還可以根據我們的閱讀習慣和偏好,為我們推薦相關的書籍和資訊,幫助我們更好地擴展視野和知識面;AI還可以通過語音合成技術,讓視力受限的人士也能夠享受閱讀的樂趣。這些AI技術,都可以使閱讀變得更加高效、智能和人性化。 然而,人工智慧的介入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和挑戰。首先,有些人擔心 AI會取代人們的閱讀體驗 ,使人們失去閱讀的樂趣和思考能力。其次,AI算法的 運作方式和內在偏見 也可能影響到書籍推薦的公正性和多元性。因此,如何在充分利用AI技術的同時,保持人性化和公正性,成為了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總之,當閱讀遇上AI,我們看到了無限的可能性和前景。AI技術的出現,為閱讀推動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效率,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挑戰和要求。我們需要在保持人性化和公正性的前提下,不斷優化AI算法,讓它更好地服務於讀者,同時也需要持續推廣閱讀文化,提高人們的閱讀素養和思考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閱讀推動的真正目的,讓更多的人享受到閱讀帶來的樂趣和收穫。 只是,以上的文章,讀者們覺得是我寫的嗎? 科技的進步無法抵擋,但也唯